

銷售電話
0371-23685188
銷售经理
13723258777
傳 真
0371-22633321
銷售郵箱
0371@huaxiaxq.com
封四維告訴你不鏽鋼會生鏽,什麼原因呢
不鏽鋼为什麼也生鏽呢?其實,这是對不鏽鋼缺乏了解的一種片面的錯誤看法。不鏽鋼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生鏽的。 不鏽鋼具有抵抗大氣氧化的能力---也就是不鏽性,同時也具有在含酸、堿、鹽的介質中耐腐蝕的能力---也就是耐蝕性。但其抗腐蝕能力的大小是随其鋼質本身化学組成、加互狀态、使用條件及環境介質類型而改變的。
比如304不鏽鋼,在幹燥清潔的大氣中,有絕對優良的抗鏽蝕能力,但将它移到海濱地區,在含有大量鹽份的海霧中,很快就會生鏽了;而316的則表現不同。因此,不是任何一種不鏽鋼,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耐腐蝕, 不生鏽的。
不鏽鋼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層極薄而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繼續氧化,而獲得抗鏽蝕的能力。一旦有某種情況,这種薄膜遭到了不斷地破壞,空氣或液體中氧原子就會不斷滲入或金屬中鐵原子不斷地析離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鐵,金屬表面也就受到不斷地鏽蝕。这種表面膜受到破壞的形式很多,日常生活中多見的有又下幾種:
1.不鏽鋼表面存積着含有其他金屬元素的粉塵或異類金屬顆粒的附着物,在潮濕的空氣中,附着物與不鏽鋼間的冷凝水,将兩者連成一個微電池,引發了電化学反應,保護膜受到破壞,稱之謂電化学腐蝕。
2.不鏽鋼表面粘附有機物汁液(如瓜菜、面湯、唾液等),在有水氧情況下,構成有機酸,長時間則有機酸對金屬表面的腐蝕。
3.不鏽鋼表面粘附含有酸、堿、鹽類物質(如裝修牆壁的堿水、石灰水噴濺),引起局部腐蝕。
4.在有污染的空氣中(如含有大量硫化物、氧化碳、氧化氮的大氣 ),遇冷凝水,形成硫酸、硝酸、醋酸液點,引起化学腐蝕。
以上情況均可造成不鏽鋼表面防護膜的破壞引發鏽蝕。所以,为确保金屬表面永久光亮,不被鏽蝕,建議:
1.必須经常對裝飾不鏽鋼表面進行清潔擦洗,去除附着物,消除引發鏽蝕的外 界因素。
2.市場上有些不鏽鋼化学成分不能符合相應國家标準,达不到304材質要求。因此也會引起生鏽。
感謝您訪問我們开封四維的网站www.huaxiaxq.com,如有任何疑問請来電13723258777 13419791222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比如304不鏽鋼,在幹燥清潔的大氣中,有絕對優良的抗鏽蝕能力,但将它移到海濱地區,在含有大量鹽份的海霧中,很快就會生鏽了;而316的則表現不同。因此,不是任何一種不鏽鋼,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耐腐蝕, 不生鏽的。
不鏽鋼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層極薄而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繼續氧化,而獲得抗鏽蝕的能力。一旦有某種情況,这種薄膜遭到了不斷地破壞,空氣或液體中氧原子就會不斷滲入或金屬中鐵原子不斷地析離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鐵,金屬表面也就受到不斷地鏽蝕。这種表面膜受到破壞的形式很多,日常生活中多見的有又下幾種:
1.不鏽鋼表面存積着含有其他金屬元素的粉塵或異類金屬顆粒的附着物,在潮濕的空氣中,附着物與不鏽鋼間的冷凝水,将兩者連成一個微電池,引發了電化学反應,保護膜受到破壞,稱之謂電化学腐蝕。
2.不鏽鋼表面粘附有機物汁液(如瓜菜、面湯、唾液等),在有水氧情況下,構成有機酸,長時間則有機酸對金屬表面的腐蝕。
3.不鏽鋼表面粘附含有酸、堿、鹽類物質(如裝修牆壁的堿水、石灰水噴濺),引起局部腐蝕。
4.在有污染的空氣中(如含有大量硫化物、氧化碳、氧化氮的大氣 ),遇冷凝水,形成硫酸、硝酸、醋酸液點,引起化学腐蝕。
以上情況均可造成不鏽鋼表面防護膜的破壞引發鏽蝕。所以,为确保金屬表面永久光亮,不被鏽蝕,建議:
1.必須经常對裝飾不鏽鋼表面進行清潔擦洗,去除附着物,消除引發鏽蝕的外 界因素。
2.市場上有些不鏽鋼化学成分不能符合相應國家标準,达不到304材質要求。因此也會引起生鏽。
感謝您訪問我們开封四維的网站www.huaxiaxq.com,如有任何疑問請来電13723258777 13419791222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上一篇:水污染嚴重,先要找好本質
下一篇:分水器的作用
相關资訊
- 小高層二次供水是從幾樓开始供水 2018/11/28
- 碳鋼壓力罐和不鏽鋼壓力罐區别 2018/10/09
- 生活(消防)氣壓給水設備 2018/07/16
- 淺析無塔供水設備中閥門标準的發展趨勢 2018/05/22
- 購買無塔供水設備需要知道怎麼樣選擇水泵 2017/11/10
- 無負壓供水設備的利弊分析 2017/10/19
- 變頻恒壓供水技術的創新性和應用前景 2017/10/17
- 無塔供水設備常見問題和處理方式 2017/10/13
- 如何判定無塔供水設備安裝的質量标準 2017/10/12
- 給水設備安裝施工注意事項有哪些 2017/10/11